王顺勇:科技助力“黄果果”变“金果果”

北纬25°的黔西南原创       2020-11-24 15:40:26

金秋时节,行走在地处珠江上游南、北盘江夹角地带的册亨县岩架镇洛王村,参差错落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掩映在芭蕉林中。群山之间,芭蕉林下,省科技特派团册亨团副团长王顺勇正忙着为当地的村组干部和产业带头人进行香蕉树苗管护培训。

“做好病虫害防治很重要。要随时观察,根据情况选择用药,以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挡住蕾的蕉叶片,要及时割除。在花芽分化期前后和抽蕾期前后,给香蕉树苗施高钾肥最好!”

“香蕉是‘大水大肥’作物,树苗栽种下去10天以后,施提苗肥,一定要加强管理。以前提倡的‘三分种、七分管’不可行了,现在我们提倡的是‘一分种、九分管’,这样才能种植出优质、高产的香蕉,才能卖出好价钱。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配备喷滴灌设施!”

“在种植香蕉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新栽种的蕉苗不断生长出新的蕉叶的现象,就说明香蕉已经生根发芽了,你们要加强管理,及时除掉多余的苗和剪去干枯的焦叶。香蕉树挂果后,要把紫色的焦尾砍掉,用竹棍支撑果柄,以此防止果实坠落。”

培训现场,王顺勇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水,一边忙着作示范,一边热心地为村民们传授种植要领。

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册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为这里发展水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何让一方水土不仅是养一方人,而且能够富一方百姓?册亨县一直寻求着突破。立足于实际,册亨蓬勃发展起了糯米蕉产业,而这也是王顺勇他们作为产业扶贫人员的主要工作。

 作为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2017年以来,王顺勇积极在册亨县的岩架、双江、巧马等乡镇开展香蕉种植栽培试验示范,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技术咨询,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提供科技指导,早出晚归为蕉农释疑解惑,所有的这些,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王村坝修组组长罗福辉,是岩架镇香蕉种植大户之一,此次他也参加了香蕉树苗管护培训。听闻记者采访,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家种得有100多亩香蕉。去年5月中旬,我发现部分香蕉树出现叶片变黄、蕉果不能正常成熟等现象,我立即打电话向王顺勇老师汇报,第二天一早,王老师就驱车从县城赶来了,在我家香蕉果园手把手教我如何识别和预防香蕉枯萎病,为我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我非常感谢他!”

“作为科技特派员,王老师总是把百姓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不管自己有多忙碌,只要群众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他总能及时出现。”洛王村驻村干部何红林介绍,“这几年,王顺勇老师经常来岩架开展精品水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向蕉农细心讲解香蕉树苗栽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知识,极大地提升了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管护水平。他在岩架镇这片科技‘试验田’上解开了科技兴农的密码,为岩架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我家种植的糯米蕉产量高,价格好,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等于以前传统种植的3倍。2015年以前,我一直在外务工,2016年回家过年后,我家种植了10多亩香蕉,今年是丰产期,这一半的功劳,应归功于我们的科技特派员王顺勇老师!”家住洛王村坝修组的王吉规也笑呵呵地说。

为蕉农讲解栽培管理技术和具体操作方法,更是王顺勇的家常便饭。多年来,他和同事共举办精品水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500多场(次),培训果农1.5万人以上,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30多项,培养香蕉种植大户、产业带头人50余人,选育引进香蕉树新优品种30多个,他个人也先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获评“优秀先进工作者”和“爱岗敬业、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

目前,册亨县已种植糯米蕉9万余亩,挂果6.5万亩,年产值达2.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4500余户18000余人走上了致富之路,“黄果果”已日趋成为当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金果果”。这其中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有王顺勇的默默奉献和付出。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韦欢

责任编辑 杨朝敏